日本药品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看不懂吃错了就是在服毒-相聚福冈

分享

日本药品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看不懂吃错了就是在服毒

对于比较了解我们的读者,都知道我们里外不是人的形象特征,所以看到我们花了那么多心血去福岛测试破解那些辐射谣言之后,就该知道我们会顺手扒一些日系的产品问题再得罪一批代购同学,嗯,这次说的是日本药物。

我们说过很多次,海淘也好,旅行也好,购药是风险最高的,尤其是买自己看不懂说明书的国外药物。比如会把海淘回来的德国退烧屁屁栓和医生开的泰诺一起用,却不知两者的有效成分都是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药物过量,可能造成肝脏损伤。我们在后台留言中遇到不少犯过这个错误的家长。

而另外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用户在完全不知道药品分类的方式以及对应的要求情况下,随意购买使用。比如很少有买日本药物的用户了解日本药的分类和相关警示,其实日本分类远比我国的更详细,除了分为处方药和被叫做“一般性医药品”的非处方药(OTC)以外,非处方医药品还被分为大致6类:

  • 要指导医药品

  • 第1类医药品

  • 指定第2类医药品

  • 第2类医药品

  • 第3类医药品

  • 指定医药部外品

各个国家的处方药都是必须有医生处方才可以购买和服用的药物,这不是限购或者歧视,而是对患者健康的负责。处方药的副作用更强,因此必须由医生来根据病情以及病人的身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和能够服用,私自销售处方药是违法行为,私自购买和服用处方药则是玩命的行为。

比如前几年爆红的日本减肥药——小绿盒的Sanorex就是最有名的案例。

Sanorex会增加心率血压减少一定食欲,因此曾被一些减肥人士奉为神药,但它的副作用包括:疲劳、精神混乱、易怒、幻觉、嗜睡、宿醉感、睡眠失调、暴力倾向、性欲减退等等。

Sanorex是一种精神类药物,我国“毒品”一词其实用来指代的是“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正式的名字应该叫Drug Abuse(滥用药物),并不是海洛因、可卡因、鸦片这些我们认为的“毒品”才有这个问题,很多精神药物滥用都会出现上瘾的毒品问题,而滥用Sanorex就有这样的风险。Sanorex在大脑中的作用机理和可卡因类似,停药也可能出现类似戒断可卡因的强烈反应,有严重的风险,甚至有导致死亡的危险。

这样一种精神药物在日本当然只有严重的肥胖症患者才能使用,根据日本要求,BMI在35以上(如果身高160厘米左右,体重需要超过90公斤)的患者,经过医生的诊断,才可以严格根据医嘱服药,而在国内摇身一变成为了普通减肥药物。海淘商家从日本一些黑心医生手中违法购买,并包装成“无副作用”的神药在国内销售。2015年日本破获了一起轰动一时的药品案,逮捕了一名违法高价出售18000粒Sandorex的日本医生,而不出意料,买家是几名销往大陆地区的中国经销商。

在中国游客常去的药妆店里,是不会有处方药销售的,出现的药物包装上一般则印的是“第几类医药品”。参加过日本旅行团的游客,可能会记得导游最喜欢的几件事,除了推销高价零食和带去免税黑店外,还总有一些听上去很神奇的“段子”,其中就包括“日本人总把好东西偷偷藏起来不卖,你看药店里都是第2类第3类药品,我们都不吃的,我们只吃第1类药物”。

没有一个国家的药监部门会按照药品的质量分等级,来打自己的脸。日本“一般性医药品”的分类其实是根据药物本身的特性以及副作用情况来划分的:从副作用风险来看,要指导医药品>第1类医药品>指定第2类医药品>第2类医药品>第2类医药品>指定医药部外品。而这6类药物在具体购买的要求上也有明确的区别和要求。

要指导医药品是刚从处方药转变成非处方药物的,因此管理最为严格,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监管没有发现问题,就会成为第一类医药品。这类药物是不允许在互联网上销售的。

普通的第1类医药品,同样属于副作用比较高的药物,因此日本要求只有聘有药剂师的药店才能销售,要放在普通消费者不能随意拿到的专门柜台,药剂师有义务向消费者主动说明药物注意事项。如果药剂师不在店里,这个柜台就必须关闭。因此如果你在药店货架上没有找到第一类医药品,这就对了。

前面两类药物的副作用问题最需要提高注意,而第2类医药品和指定第2类医药品的副作用则属于中等情况。一般情况下这两类的副作用风险不高,但如果是和其他药物一起使用,或给孕妇和儿童使用,则必须注意。大部分的非处方药,比如退烧药、胃药都属于这个范围。日本法规要求药店尽可能向消费者提供说明,但如果消费者不需要,也不强制。

其实在药妆店中,贴着类似的警示说明,只是大部分购买的中国用户,都不会去看(其实仔细看都能看懂,基本都是汉字):

致购买指定第2类医药品的顾客:

使用时请务必阅读说明书。

▪️请确认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里,「X禁止事项」。

▪️请咨询本店的药剂师,登录贩卖者

指定第2类医药品是指的在包装上印有“指定第②类医药品”或“指定第2类医药品”的医药品。

▲眼药水也分为第2类和第3类

第3类医药品的副作用则相对比较低了,也不要求药店对消费者提供说明。而另外一种“指定医药部外品”则安全性更高一些,例如有些补充剂、保健品、漱口药水等等,这些产品可以在便利店之类的渠道进行销售。

▲酵母片这种,就会被分为不需要担心副作用的“指定医药部外品”

今天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们知道虽然说了N次请别买看不懂说明书的药品,但很多人还是忍不住这样做。如果你实在忍不住,也一定要知道哪些日本药品是高风险的,哪些是低风险的,我们的建议是:

  • 一定不能自己无医嘱私自购买和服用处方药,甭管是哪个国家的,中国的也不成;如果你不是在正规渠道购买药品,风险会更高;

  • 日本第1类医药品一般人买不到,这不是歧视你。因为你不懂日文,也没办法请药剂师(需要专门学历)或登录贩卖者(需要参加专业考试)来跟你认真解读药品须知,所以别乱买乱吃;

  • 第2类和指定第2类医药品,风险相对没那么高了,如果是成年人自己吃,风险自负也就算了,但请不要随意给孩子、孕妇、哺乳期妈妈服用,患有慢性病及需要和其他药物同时服用也有风险。在这些情况下本来普通的副作用风险也可能会被加大,是否有风险本来是应该跟医生或者药剂师当面沟通来了解如何规避,既然你做不到这点,就别冒险;

  • 第3类医药品,指定医药部外品,相对副作用风险就小一些,主要是有没有必要的问题。尤其是指定医药部外品,如果你想买,那我们也不拦着你。

另外再给大家扫盲一下

既然是扫盲,我们就简单明了一点,这次就用Q&A的方式怎么样?

Q:药品包装上的「第X类医药品」是什么意思?

A:根据2009年修订的日本『药事法』,非处方药被分为「要指导医药品」和「一般用医药品」,即我们俗称的OTC药品。按照副作用风险,「一般用医药品」又分为第1类医药品,第2类医药品和第3类医药品。其中要指导医药品和第1类医药品在销售时需要有药剂师当面的书面指导,并且需要醒目区分陈列,而第2类医药品和第3类医药品则不强制要求。因此,「第X类医药品」可以说是药品的副作用风险级别的表示。

Q:一般用医药品都可以在网上购买吗?

A:可以。但是由于第1类医药品需要药剂师当面的书面指导,如果在网上购买的话,陈列和指导都很难进行,因此网上可以购买的基本只有第2类和第3类医药品。

Q:「第2类医药品」和「第3类医药品」有多大差别?

A:根据『药事法』的规定,在销售第2类医药品时,药店的药剂师或注册销售员需尽力向购买者提供指导的义务,但针对第3类医药品并没有作此要求。

Q:第3类医药品的副作用是否最小?

A:与第1类和第2类医药品相比,第3类医药品的副作用风险相对最小

Q:第3类医药品都可以给儿童用吗?

A:不能。与国内的OTC药品一样,第3类医药品仅是药品的一种分类,而不是针对儿童或成人的药品分类。第3类医药品里包含了可以和不可以给儿童使用的药品,具体还需要参考药品说明书或咨询相关人士。

Q:「儿童药品」关于儿童的年龄定义是什么?

A:一般分为乳儿、幼儿、小儿3类,乳儿为1岁以下,幼儿为17岁,小儿为715岁。15岁以上,即以「大人」表示。因此,请严格按照说明书给孩子服药,如说明书未明确写出儿童分年龄段的用法用量,请咨询销售人员。

最后,请不要把你手头的日本药物说明书发给我们,我们无法提供药品说明书的翻译服务,这个风险我们也担不起。

热门推荐

日本人的路标不得不说是脑洞大开啊,可以和爱情动作片媲美了

日本签证到底难不难签,超详细介绍之就职签证篇

打死也猜不到结局的神图,一定要分享给大家

神秘大奖?点击原文可参与无门槛的摄影比赛

都在APP里

深度日本俱乐部

也请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哦

 

 

(0)

本文由 相聚福冈 作者:janson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