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读者,她女儿大专毕业,说在商场一站就是6个小时,脚跟痛,不干了。在家玩游戏。作为母亲她不知如何是好。还有一位读者,他是某种药的电话销售,给老年人推荐药品,做几天就受不了,但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做,对自己产生了自我怀疑和对理想的动摇。并问如果换做是我,我会怎么做。
我每天睡到自然醒,起床之后看今日天气以及自己的心情,然后再决定是否要做点什么。如果有雷霆的比赛,我会看两眼。这时候咖啡和面包已经在桌上了,咖啡不凉不烫,面包也是刚烤出来的。司机在楼下等候多时,准备载我去看电影,VIP厅,免得遇到一群喜欢在电影院叽叽喳喳的LOW逼货。如果想要去打个高尔夫球什么的,也是一句话就调头。有时候突然有点伤感,比如司机刚好在车上放了一首《恰似你的温柔》,我就电话让人把去巴黎的头等舱订好。到了巴黎,喂完鸽子,逐渐不那么伤感了。刷了微博,他们又说京都的秋天才是地球上最美的风景。在头等舱,在空姐柔软的怀抱里,很快就到了京都。这一天下来是很充实,下一站是去塔希提岛还是去洛杉矶跟诺兰喝个下午茶,可能还是得看当天的天气情况,当然,最主要还是看心情。
你想过这样的生活对吧,反正隔壁老王跟我说他想。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想什么来什么。想得很美。但生活显然不是什么由着心情这么浪漫的随心所欲,多数人,少工作一天就少一天的收入,可能因此陷入恐慌。那种说有钱人也过得很苦闷也不幸福也有烦恼blablabla的废话,全是一帮LOSER的心灵安慰剂。是人就有烦恼,或多或少,跟有没有钱无关。然而越有钱越自由这是肯定的,因为可选择的余地多了。比如上面我意淫的生活并不梦幻,不少有钱人早就有能力这么生活。当然,跟诺兰喝下午茶这条不好说。
做一份自己热爱或至少是喜欢做的工作,否则要么整天闷闷不乐,要么还可以自我催眠告诉自己这份工作意义深远,或者学会挖掘它的正面意义——这也是积极心理学家推荐过的一种方法。这不是认命,在不得不暂时做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时,这种心理上的自我调节是有它的道理。
不偷不抢,养活自己,哪怕找个人包养自己也是一种本事。一边先保证能养活自己,一边追随自己的内心。如果能力还差距很远,可能需要更努力。这种话实在是太过于正确,以至于说出来都有点无聊了。从小妈妈就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都是非常朴实的道理。听着他人的励志故事,虽被激发得热血沸腾,也只能满足一种打鸡血的快感。鸡血打多了,不小心还可能变成一个“成功学患者”。
努力必定有收获,这也是骗人的。并非泼冷水,俗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这部分谁也左右不了。认清这些事实,才能更好地正视努力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