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夏日的风情诗”风铃-相聚福冈

日本文化

日本“夏日的风情诗”风铃

风铃源自古代中国,原本是用来占吉凶的,称作“占风铎”,大约在平安时代随同佛教一起传入日本。当时,贵族社会将风铃视作避邪物,喜欢将其悬挂于房前屋后,既用来测吉凶,也用于夏日驱逐暑气。

在日本的诗歌中,风铃被称为“夏日的风情诗”。到了5月,日本各地气温上升,这时,不论乡村还是都市,人们大都喜欢在屋檐下或通风的走廊里挂一个小风铃。普通的风铃像倒扣着的茶杯,里面吊一根小棒儿,小棒儿下端垂一截线,线上再系一叶被称为“短册”的细长纸片。 

18世纪中叶,玻璃从葡萄牙传入日本,出现了“江户风铃”。当时玻璃十分稀缺,工匠们却将其溶化吹制成各种形状的风铃,人们无不争相以收藏为荣,但由于价格昂贵,买得起的只是极少数富豪,普通百姓只能买票进工场欣赏匠人的制作技艺以饱眼福。江户时代后期,玻璃不再是稀罕物,售货摊上有种“风铃荞麦”极为流行,其内侧绘有民间女子在风铃下纳凉之类的图案;许多文人墨客把拥有风铃作为风流的象征。到了明治时代,制作工艺进步,风铃大量生产,品种层出不穷,除玻璃风铃外,又出现了铁器、石头、陶瓷甚至贝壳制作的风铃。古来体力衰弱的夏天疫病流行,在神社和寺院祓除不祥的祈祷繁盛地被举行。

每年七八月间举办风铃节。北自北海道,南至冲绳,来自日本全国的风铃齐聚一堂,奏响了一首轻快之歌。其中有作为特色风铃的,只有在本届风铃节上才能到手的“达磨风铃”和“牡丹风铃”等稀奇的风铃品种。达磨风铃是声音清脆的,中间高两侧低的铸件风铃和驱邪招福的达磨的结合之物。江户风铃因手工进行玻璃吹制形成而声名远扬,牡丹风铃则是在江户风铃上特别描上绘画而成的。风铃作为辟邪物悬挂于房前屋后。人们认为,在可以听到铃声的范围内,邪魔鬼怪都不能近身。

风铃这首“夏日的风情诗”成了日本特有的“消暑文化”。不过,进入昭和时代后,空调越来越普及,风铃曾一度“失宠”。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风铃再度流行起来,在郁闷烦躁的夏日,人们宁愿关闭空调走出室外,聆听微风叩击风铃发出的美妙音乐。

(0)

本文由 相聚福冈 作者:janson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