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日本电子品牌在大众消费市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环,但是它们依然在上游核心部件领域“闷声发财”。美国、韩国、中国品牌的崛起让其在B2C(企业-消费者)领域腹背受敌,日本电子业集体向B2B(企业-企业)领域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也就是说,日本电子业今后将继续“靠技术吃饭”。
放眼全球,从手机、笔记本电脑、彩电、空调、冰箱到洗衣机,日本品牌如今没有一个问鼎冠军。智能手机,苹果、三星“压顶”,华为、小米、联想等中国企业紧追其后;彩电,三星、LG双雄称霸,海信、TCL轮番冲击索尼第三的位置;笔记本电脑,联想并购IBM thinkpad之后优势更明显;家用空调行业,已由格力、美的“领衔主演”;冰箱、洗衣机,海尔已持续多年份额领先。
虽然日本电子企业在B2C市场衰退,但如果以为日本企业已经失去了竞争力,那是错觉。
日立、东芝是较早向B2B(商用)领域转型的日本电子巨头,它们向智能电网、电梯等基础设备等领域转型,业绩平稳增长。松下近年从B2C向B2B转型的力度也很大,已经扭亏为盈。去年,松下的汽车电子、住宅相关业务成长迅速,家电业务的收入贡献只占23%。
如今,日本企业依然在核心零部件、上游化学材料方面保持优势。夏普、JDI(Japan Display)的液晶面板,松下的锂离子电池,索尼的摄像头,旭硝子的面板玻璃……许多明星零配件,隐藏在智能手机、超大屏幕电视、平板电脑、电动汽车等产品里。
中国制造商多数采购日本高端零部件,产品线涵盖范围广泛,从显示屏到WiFi模块,再到微小的储能电容陶瓷等不一而足。拿中兴来说,该品牌部分手机的显示屏购自日本夏普,镜头组件则交由索尼生产。
作为中国智能手机崛起的受益者之一,日本TDK公司表示,其向中国市场的销量在三季度增长了50%。JDI近日也表示,预计向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的销售额将翻三倍至1800亿日元(16.8亿美元)。
手机终端市场有几十个品牌在激烈竞争,一些制造商提供的手机价格甚至低于100美元。但分析师表示,比起苹果或者三星,中国智能手机中使用的日本零部件更多。
群智咨询副总经理李亚琴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说,“千元机”虽然市场庞大,但一则国资委要求运营商减少手机补贴;二则“营改增”使企业费用增加,所以国产手机厂要转战中高端市场,这带动了高分辨率的高端手机屏的需求。而国内高清晰手机面板尚未大规模供应,所以目前中国手机品牌厂的高规格面板主要使用日本夏普、JDI等的产品。
靠核心零部件赚钱“保留火种”后,下一步日本电子业将为“创造未来”而投资。
为了扩大汽车电池和能源业务,松下2014财年(截至2015年3月31日)将投资1090亿日元,包括在北美与特斯拉合建电动汽车电池的超级工厂,第一批产品预计在2017年下线。
今年7月,索尼宣布将投资350亿日元,提升积层型CMOS影像传感器产能,有望在2015年8月将索尼的影像传感器生产能力由目前每月60000片晶元提升至68000片晶元,增强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部件供给。10月,索尼又推出用于车载摄像头的影像传感器,将积极拓展车载市场,新产品计划于2015年12月量产。
避开终端市场竞争激烈的“红海”,扩展上游高附加值核心部件的“蓝海”,日本电子业想彻底从亏损的泥潭中抽脱出来,积累资本为未来而投资。按松下的中期规划,2015财年(截至2016年3月31日)运营利润率要达到5%,经营现金流要达到6000亿日元,之后可以为未来进行大力的投资。
技术储备已经在推进。松下电器社长津贺一宏10月14日在中国事业35周年的演讲中透露,为了解决环境问题,预计各国在氢气、水、空气三个领域的投资,到2030年达到100兆日元的规模,松下已展开相关课题。第一个是氢能源利用技术,“现在,安全并且高效的氢气贮存、释放器件的开发正在进行。如果能够实现,氢能源将用作汽车燃料,这会有助于加速普及所谓的‘终极环保型汽车’”。
津贺一宏说,第二个是跟安全饮用水生产相关的技术。现在正在开发的是将地下水的有害物质用太阳光净化的技术。一旦实现,将能够降低安全饮用水的生产成本。第三个是有关柴油机废气净化的技术。柴油汽车传统的净化触媒需要使用贵金属,而松下开发了不用贵金属的新触媒,新触媒既成本低,又有效削减PM2.5。
除了向B2B领域转型,日本电子企业的文化正从封闭走向开放、合作。从夏普引入三星、鸿海、高通的战略投资,到松下与特斯拉合作,再到索尼音乐也向苹果iTune平台开放。松下将于2015年废除员工序列制,而夏普也在改革激励机制,都想激活“百岁”的机体。
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说,日本电子业已过了辉煌的顶峰,必须转型。从B2C领域,向B2B领域以及核心零部件领域转移,仍是日本电子企业的大势所趋。
本文由 相聚福冈 作者:janson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