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ga刚刚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张夏日日本国产荔枝图,朋友们都炸开了锅!为什么这么贵?12粒荔枝要6张毛爷爷?
一般到过日本的同胞们,往往会惊诧到日本的水果、蔬菜贵的一面,品尝过后,亦会感受到其品质出众的一面。日本的神户牛肉,在纽约卖得最贵,也卖得极好,靠的就是品质出众。中日两国食品消费的区别是:中国食品便宜,但品质不那么尽如人意;日本食品贵,但品质可以给它好几个大拇指。中国食品若能达到中国价格,日本品质,则国人有幸。
受收入限制,中国百姓饮食消费观的主流还处在价格第一、品质其次的阶段。日本民众消费则已习惯品质第一、价格其次的顺位选择。
例如:前几年,通过几十年艰苦谈判,某国终于敲开了日本进口米市场的大门。进口大米价格只有日本大米的1/5,一度把日本米业几乎冲垮。不过盛景不长,半年后日本人纷纷发现进口大米的口感与自己的习惯不同,又转而竞相购买高价的本国米(一公斤约合50元人民币)。结果,日本米一度几乎脱销,进口米则大量积压。折腾了一气,日本人又回归到只吃日本米的传统,虽然价高。还有些国家大米进不了日本,总有人说是贸易壁垒,其实质是日本消费者不买帐。若不思改善品质,光找日本政府的碴,不是路子。
讲究品质至上的日本市场,追崇真正极致的果品。一粒极品草莓、枇杷能卖到三、五十元人民币,一个极品哈密瓜甚至能比钻石还昂贵,下图为今年5月上市的天价北海道夕张哈密瓜:
但若撇开天价水果不说,日常超市的水果价格也是特别有意思的,下图为gaga在家附近超市拍到的图片:
如果按照中国消费观,我一定选择又大又便宜的哈密瓜以及199日元四个的猕猴桃,不然不傻了?但如果使用品质生活观,你一定拿的是糖度16的哈密瓜和一个就需要98日元的猕猴桃。因为你知道,在日本就是一份价钱一分货。包括为什么熊本产的会大大便宜于北海道所产。理解了日本对于水果品质追求的消费观念后,你就能想通为什么12粒荔枝要卖到600多人民币了!
说完消费观念后,我们可以来感受下客观原因。日本不光是水果贵,基本上所有的农产品都不便宜。甚至就连几乎全部需要进口的小麦,国际价格那么便宜,做成面粉放在超市里500克的一包也要100日元左右。
日本(韩国的情况也和日本类似)农产品贵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一条是保护农民利益。
日本农业家庭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左右,比其他发达国家还略高一点,当然占总人口的比例还是不大的。但是由于有高度的组织性,有全国和地方农业协会统一发声,地域分布上又有优势(农村人口少,投票率反倒高,农民的一票比城市居民的一票要管用),任何政党都不敢忽视农民群体,而自民党在过去几十年里也一直和农协保持着良好的互助关系。举个例子,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各个银行坏帐累累,其他银行犯了错就得自己担着,直到破产,农村信用社(農業協同組合)的损失就由政府出钱兜了底,毫发无损。农民就是这么屌。
说完农民地位以后,其他的就好解释了。日韩农产品价格贵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维持农户收入。日本农民的平均年收入超过700万日元,和地方公务员大致相当。但日本不像美国,有那么大面积的土地,户均耕作面积很小。而日本的一亩果树又不比其他国家的一亩能多产多少,为了拉高农民的收入,农产品就必须贵了。有的国家可以坐视农村居民收入只有城镇居民的1/3甚至更少,日本的官员没有这个胆子。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国内,农民组织起了农协(前身可以上溯到1900年左右成立的产业协会,现在的农协是1948年在占领军司令部的支持下参考欧美的农业协会形式——自发、独立——成立的),协调从农资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向上游厂商争取更廉价的农资和农业机械,向下游销售渠道争取更好的批发价格,自己内部协调各地区内各种农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防止过度竞争价格大起大落。单个的农户很弱势,但组织起来的农户就成了市场的主导者,可以与上下游正面博弈,防止农产品利润被其他环节夺走。
对国外,在农协为主的国内力量的施压下,日本一直保持着比较特殊的农产品关税制度。不是固定收百分之多少的税,而是参考日本国内农户的出货价格,一直收到进口农产品与国内价格有可比性为止。大米小麦收百分之几百是小意思,记得有种农产品关税高达1700%,随便你出口价格有多低,日本农民压力不大。另外对国内外生产农产品实行极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甚至比美国、欧洲都更严格,以食品安全为由名正言顺地构建非关税壁垒,目的都是为了维持国内农产品价格体系。
农协作为一个如此庞大的利益体,几十年如一日地也一直用有形和无形的广告在向国民植入国内生产的农产品品质更好的形象。(实话说,品质更好我承认,但不觉得好到价格一般能差一倍那么多。我大山东产的大蒜,4个大个的装一袋,卖100日元。日本产的蒜个头还小,一个就100日元,凭什么?)。走在日本的超市里,满眼的“国産”字样。日语的国产和中文的国产字一样意思也一样,但在超市里出现的时候,它表达的真正的含义实际上相当于我们的“进口”,是用来向顾客强调这东西质量好。同样一条新闻:“不法商贩将从美国和澳洲进口的牛肉标成国产出售”,出现在日本报纸上是有可能的,出现在国内报纸上,只能说是这些人脑子秀逗了。附近超市里的进口水果不多,绝大部分是日本国内产,香蕉什么的有菲律宾产的,价格也是要低不少。便利店里卖得贵一点的南美进口来的香蕉还得搞个日本人/日裔在当地为日本消费者精心种植等噱头,不然不好卖。
日韩的农产品价格虽高,但并不是一个负面的事情。首先日本作为一个第一集团的发达国家,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只有10%左右,一般日本家庭每个月花在吃上的钱大概5-6万日元,家庭收入的1/10.开不开放农产品市场,对于普通日本家庭来说只是收入的百分之几的区别,而对几百万农户来说可是致命的打击。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农产品价格高一些,好过近千万人无以维生带给社会的冲击。日本国土狭小,土地不多,但是农民生活富足,社会治安良好,让本应是低收入职业的农民在收入上能与其他人看齐是个重要原因。
同时其他行业的人是农业的消费者,农民对其他行业来说又何尝不是消费者呢?农民收入不低,这些钱在农民手里转了一圈以后又回流到各行各业,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收入提高,肉还是烂在锅里。像农业这样国内的从业人员和公司全是本国人本国企业的行业可是不多的。钱让本国人赚,总好过让外国人赚吧?
不过日本的农业在不久的将来还是会遇到不小的变革,现在在谈的TPP谈判是个完全开放国内市场的经济协定,其他国家也还罢了,美国和越南的农产品如果不受限制地进入日本,对日本本国农业会是个冲击,就看日本政府和农协怎么应对了。
怎么样?心里有个大概的了解了吗?日本这小破地能种出荔枝实为不易,还是快把gaga装筐里带回国吃糯米荔枝吧!